-
从编译爆炸到编译防火墙:狐友 iOS 架构升级中的轻量化治理实践
随着狐友App业务迭代加速,iOS工程增量编译峰值达200秒,平均耗时120秒,严重制约开发效率。本文提出轻量化治理方案:通过自研接口-实现-服务三层隔离架构实现编译期依赖阻断,并基于Swift Package Manager(SPM)重构依赖管理体系。方案落地后,100+个模块完成SPM迁移(95%代码Swift化),增量编译时间平均值降至50秒(降幅58%),峰值同步显著下降,每日节省开发工时3.1小时。全部人力投入在9个月内回收,为同量级移动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编译优化实践。
-
Lottie动画双状态切换的渐进式优化实践
在移动应用中,双状态动画切换是最常见的交互模式之一:
- TabBar图标的聚焦/失焦状态
- 按钮的选中/未选中状态
- 开关的开启/关闭状态
-
LangGraph-5-Long-Term Memory-Part2
Long Term Memory 第二篇,继续探索
-
LangGraph-5-Long-Term Memory
记忆是一种认知功能,它允许人们存储、检索,并利用信息来了解他们的现在和未来。
-
LangGraph-4-Building Your Assistant
我们将深入到多智能体工作流程,并建立一个多智能体研究助理,将本课程中的所有模块联系在一起。
-
LangGraph-3-UX and Human-in-the-Loop
本模块聚焦于人机协作,它基于记忆功能,使用户能够直接与图进行多样的交互。为了更好地引入人机协作,将先介绍流式处理,它可以在执行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展示图的输出,如节点状态或聊天模型的标记等。
-
LangGraph-2-state and memory
我们将逐步深入 LangGraph 的核心功能,从状态模式的定义到归并函数的使用,从消息处理到多模式数据的支持,再到内存管理和线程化对话的实现。通过一系列的代码示例和实际应用场景,展示 LangGraph 如何帮助开发者解决实际问题。
-
LangGraph-1-introdiction
LangGraph 是一个基于图结构的框架,用于构建多智能体(Multi-Agent)系统。它通过图(Graph)来定义智能体之间的交互逻辑和控制流,解决了传统链式(Chain-of-Thought)框架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局限性,例如条件判断、循环、分支和中断等。
subscribe via RSS